研究佛經的目的



(一)研究佛經的目的

甲、爲了要明瞭佛經的理論是不是健全,是不是和現代的科學衝突;

乙、爲了要明瞭佛教的修行方法,是不是合乎現代的生活;

丙、爲了要明瞭佛教對於人生有什麽價值、有什麽利益。


(二)研究的經典

楞嚴經、心經、金剛經、法華經、中論、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成唯識論。


(三)研究佛經前的印象

在我們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對於世間一切事物的看法,多少要和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宗教家等的態度不同,那不同之點是在:

甲、不以感情用事;

乙、純從客觀;

丙、重分析,有条理;

丁、重實驗。

因爲要具備以上的幾種特點,所以對於缺乏這些精神的學問,總有不屑一讀、不值研究的偏見。不要說對於專重信仰的宗教毫無信仰,就是對於哲學,也很少興趣。

因爲自然科學對於任何問題的解答都有確切的答案,凡是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是全體科學界所公認的。

例如化學中的化學公式、原子量、各種定律,以及物理算學中的種種公式定律,都是確確切切的,所以自然科學也叫做確切科學。

但是哲學、文學、藝術等就完全不同,既不能用數字來稱量、來比較,也没有個公認的標準。科學家對於它們雖未嘗没有欣賞的興趣,然而總覺得這些都不是找求真理的塲所。

而且近年以來,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大有借重及乞靈於科學的情况,例如羅素用算理來充實空虛的哲學;音樂、繪畫則乞靈於聲學、光學、化學以改良樂器和颜料;宗教亦乞靈於建築師去建築宏偉的教堂,用電光樂器去莊嚴它的内部;文學家和新聞記者則乞靈於自動排字機、打字機、照相機、電報、電話、電影、無線電廣播、無線電傳真等工具。所謂“科學萬能”已成爲人類公認的事實,而不是科學家的自傲語。

科學家既掌握了這許多法寶、許多神通,當然不會對宗教的木偶屈膝。佛教是宗教之一,當然也不是例外。

那末作爲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我,又怎麽會研究起佛經來呢?原因是這樣的:

我有一位研究佛教數十年的叔父,在我大學畢業之後,問起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没有興趣。我想,我學的就是宇宙間的真理,難道他老夫子也懂得科學嗎?

我就回答說:“很有興趣。”接着還反問他:“應當向什麽地方去求?”

他回答道:“應該向佛經中求。”

我說:“宗教不過是止小兒啼的,畫餅怎能充饑?我是絕對不看佛經的。”

他就爲我指出:“你的執見太深。你常說科學家注重客觀而不注重主觀,那正和佛教的破我執相同。現在你有了這一執著,學問怎能長進?由此看來,你的科學學識,也不見得透徹。”

我被他這一顿訓斥,自覺慚愧,只得答應有空時就去研究。後來他就拿一本《佛學大綱》(謝蒙著,中華書局出版)給我讀。

他說:“你對於佛學太不明白,且先看一看佛教的輪廓,然後再看内容吧。”

他又指出:“在看書之前,第一個條件,先要胸無成見,不作宗教觀,不作哲學觀,不作科學觀,應徹底的客觀。”

我以爲这幾句話是任何科學工作者所不能否認的,所以就誠懇地接受下來,閱讀了一遍。

讀完這本書以後的印象是:

甲、佛教不是專重信仰不講理論的宗教;

乙、佛教的内容之豐富,不減於我所學的各種科學;

丙、佛教中種種神話在没有證明其可能或不可能之前,暫時應不置可否,且待看了經論再說。

(待續)

(圖: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