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世尋找安詳之道



不論我們是誰,生命的基本目的是尋求快樂,超越所有痛苦,找到永恆的快樂。

不論我們的身份是什麽,有多少財富,即使現在沒有痛苦,遲早也會感受到苦。因爲只要我們在輪迴當中,逃不掉生老病死,我們始終都籠罩在痛苦的陰影中。

佛陀告訴我們:「轉化你的心!」因爲心是一切的基礎,是快樂和痛苦的創造者。

佛陀說:「我們就是我們所想。」我們是我們的念頭,我們創造了世界,如果我們有快樂的心,就創造快樂的人生;如果我們有邪惡的念頭,就會替自己創造很多麻煩。

就像停電了,我們會去尋根源,當我們感受到痛苦,也要去尋找苦的來源。達賴喇嘛常説:「佛教不是儀式而已,不光是咒語、祈禱、搖鈴,雖然這些也是佛教的一部份,但佛教真正的核心,是心的轉化。」

佛教的精華在調伏自心,我們伸手打一個人、口出惡言,那個動手和惡口的命令來自哪裡?來自心。心是言行的老闆,如果可以克服和轉化心,我們就不會想要傷害別人。

佛法告訴我們不要向外尋求答案,要轉向内看。透過修行處理我們的心,揚棄負面念頭,再經由慈悲心和禪定的訓練,培養善念和讓心不受干擾的定力。

剛開始,心也許還是很容易散亂,易被影響,甚至感到不快樂,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和經驗都開始轉變。


死亡當前才來修,太晚了!
我有一位學生,他是法國人,經常臭著一張臉,有一次他開車送我去主持一個法會,一路上他的臉看來都很不愉快,我問他:「你最近好不好啊?」他飛快地開著車,回答我:「不好。」

把我帶到法會講堂之後,他去停車,等他停好了車來到講堂,我正帶領大家禪坐,當時講堂的氣氛非常祥和,他走進來坐下,不一會兒心整個被轉化了,我看到他的表情開始軟化,變得祥和起來。

佛法就有這樣神奇的力量來轉化心,有時候只是傾聽佛法,也可以讓心安靜下來。

我們談到心,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心的顯現面,另一個是心的本性或精華。心的顯現面,指的是念頭和情緒的升起,通常我們會迷失在其中,當念頭升起産生投射,我們迷失在這些投射。輪迴就是這樣開始的;而涅槃就是心向内,領悟到心的本性。

我們的問題就是太容易迷失在情緒和念頭中,總是分心、忙亂,擔憂著各種不好的事情,那些根本沒有或不可能發生的事,讓我們遠離了真實,並且讓我們跟自己失去聯係,最後,我們迷失在自己的「連續劇」裡。

在蓮花生大師的開示中,有四個中陰:此生的自然中陰、死亡的痛苦中陰、光明的法性中陰,還有業力的投生中陰。在四個中陰當中,唯一有機會做準備的就是我們還活著的此生自然中陰狀態下。只有當我們對心還有控制力的時候,可以為死亡做準備,否則等到死亡現前,一切已經太遲。即使請到喇嘛或上師來做指引,可能都已經太晚,因爲那時候我們對心已經失去控制力。

所以這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淨化我們的心,淨化它的投射,這個投射的結果就是娑婆輪迴。


調心的第一步:別再攪動它了!
但我們的慣性是一直向外看、向外祈求,我們一直做、一直説、一直想,卻沒有升起一種覺察。很多人一天到晚說個不停,如果把自己一整天説過的話錄下來,一定會感到震撼,發現自己花了那麽多時間說些無意義的話。

如果我們能安靜往内看,將發現我們的心很忙碌,像跳躍不停的猿猴,我們的腦一刻也不停,總是從一個念頭轉到另一個念頭,耗費了所有的能量。

如果我們想藉燭光看清楚一幅畫,一定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光源要足夠,另一個是光要穩定。這是佛教「止」、「觀」修行的重要性。「止」是把心安靜專注下來;「觀」則有點像對焦,焦距對清楚了,畫面就能清楚浮現。

因此調伏心的第一步,就是讓它安靜下來,帶到安止狀態。當我們的心靜止的時候,情緒、念頭都被遺除,如同虛空般的心性會自然顯現出來,它的燦爛明亮是智慧的呈現,它的溫暖和煦是慈悲和愛的能量。

當我們的心不再有妄念和迷惑,它自然就會清楚;當我們不再想東想西,内觀的智慧會升起。

至於我們要如何開始呢?從現在就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學習停止心的投射,禪定是讓心自然安靜下來的方法。

西藏有一句名言:「如果不去攪動水,它自然會清晰。但如果你一直攪動它,它只會越來越混亂。」同樣地,當我們不攪動心,不試圖去改變它,學習無念的智慧,讓它就處於自己的本性當中,自然本具的智慧就會升起。

我們的問題通常都來自於擁有太多念頭,一位法國哲學家說:「所有人類的問題,都因爲人沒有辦法安靜獨處在房間,不做任何事。」這是真的,我們所有問題的升起,都是因爲我們一直想、一再投射,在這樣不間斷的想和投射過程中,我們其實沒有真正活過,因爲我們失去與内在的聯係。

當我們越能和内在的本性接觸,我們就越有智慧,心也越自由,越知道如何活在每一個當下,解脫自然升起。禪定就是一種讓我們學習活在當下的方法,透過禪定,我們讓心找到它的自然祥和,自然感到幸福、快樂。

開示: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圖片來源:Unsplash)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