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身心的修煉

 


簡單的拜佛动作,竟然有大妙用。
從西醫觀點來看,是幾乎無運動傷害的健身運動;
中醫也認為,拜佛是促進體内經絡的完美循環。
更重要的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拜佛,柔軟身心,
讓自己融入環境,放下執著,人我不再對立。

拜佛,是佛教徒必學的基本行儀,但就如同「素食」的風潮一樣,現在有愈來愈多人基於健康的因素,開始加入拜佛的行列,别小看簡單易做的屈身拜佛動作,它對於身心的鍛煉有很大的助益。


西醫觀點:健身的低有氧運動
以保健醫學觀點來看,拜佛是一個簡單易學的肢體伸展動作,可以運動到全身肌肉,而且不會因動作過大造成運動傷害。有些高難度的瑜伽動作,如果勉力而爲,往往會造成身體傷害;跑步如果姿勢不正確,對身體也是弊多於利。拜佛有瑜伽動作的柔軟,也結合了簡單的彎腰、屈膝、伸展的體操動作,無論幼童、老人皆可學,很適合各種年紀的人當成日常健身選項,所以現在很多醫師也鼓勵人們多多拜佛。

從雙手合掌、彎腰、屈膝、拜下、雙手向前伸到起立等拜佛動作,可活動到手、臂、背、腹、腿、頭等身體各部位,這些動作從西醫觀點來看,有助於拉開平日僵硬緊縮的腰背肌肉、韌帶,恢復肌肉彈性;也有助拉開頸椎、脊椎各節間隙,可解除神經、血管、淋巴管等壓迫,改善頭痛、肩頸酸痛,屬於低强度的有氧運動,可增加肺活量,强化心肺功能,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燃燒脂肪等效果。

擁有中西醫執照的道證法師,就非常鼓勵人們拜佛,還編述有《拜佛與醫學》一書,他從解剖生理學來分解拜佛的動作並解説益處,並舉出許多人拜佛後,健康情況得到改善的實例。道證法師在《拜佛與醫學》書中也指出,透過拜佛的練習,有助矯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姿勢,例如脊椎挺立不駝背、雙脚可久站、頭不偏、止聳肩、目不斜視等。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壓力往往造成身體緊張與僵硬,導致肌肉緊綳,無法放鬆,尤其學生、上班族長時間采固定姿勢,端坐在書桌、電腦桌前看書、打電腦,常發生後頸僵硬、肩膀酸痛、胸悶、頭暈或偏頭痛等症狀,如果能夠養成拜佛的習慣,有助於隨時注意不良姿勢,也能提醒自己放鬆。


中醫觀點:疏通氣血的最佳循環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拜佛可說結合了道家氣功、印度瑜伽、太極拳、漢方推拿的益處,藉由規律性活動身體,且調整呼吸,來達到氣血的通暢,消除氣滯所引起的體内不調現象。

中醫理論有別於西醫學的「外科」解剖知識,以及强調「身心」和諧,來提升人體本身免疫力與自然治愈力的醫學。拜佛,以中醫來看,透過反復地屈身、起立運動,柔軟全身關節,活化腑臟,使得氣血在經絡中暢通循環,有助精神穩定,讓人身心平衡,疾病自然遠離。

無論是簡單的合掌、彎腰、屈膝、伸手向前、俯拜等動作,拜佛最重要的是强調放鬆,全身是輕鬆、柔軟的,如此上從頭頂的百會穴,下到脚底的湧泉穴;位於手指與脚趾前端的四肢末端經穴,都會受到刺激,還能疏通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

而隨著拜佛的規律性動作,呼吸漸漸平順,可達氣功丹田呼吸法的功效,讓體内的大小周天(類似西醫體内的大、小循環)透過百會、勞宮、湧泉,以及身體的毛孔,與體外新鮮空氣進行完整的循環,使得上焦火(積於心肺的火氣)下沉,下焦寒(積於腎的寒氣)上升冷靜頭腦;心裡鬱結成團的火氣下沉,溫暖手足,這也是爲何拜佛能改善頭痛、手脚冰冷等狀況,被視爲很好的養生運動。

拜佛,除了有助身體、生理健康的實際利益,對情緒安定也有助益,同時也是反省自身的好時機。持戒嚴謹、一心弘揚淨土的懺雲法師,一生將拜佛當成定課,總叮嚀人們要多拜佛,透過拜佛能使得上焦火下沉,頭腦清楚,内心自然安定,由外而内改善人的體質與性格,有助於修定。

聖嚴法師指導禪修時,常告訴禪眾若心不安,感到很不耐煩,方法用不上時,可以拜佛;專注在拜下、起立每一個動作的感覺,隨著注意當下的動作,將身心放鬆,感覺自己身心逐漸地柔軟、安詳,心是沁沁涼涼的,最後是踏實、安穩的覺受。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楊蓓當年赴美攻讀博士學位時,雖然已經學佛,内心卻很排斥拜佛,但異國生活壓力大,打坐用不上方法,於是她嘗試著拜佛,竟不知不覺淚流滿面,深深為我慢貢高感到懺悔;而且拜完佛後,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與平靜,體會到所謂的柔軟心。此後,每當心情煩躁時,她便會拜佛,幫助自己安定下來。


自我對話的反省時刻
拜佛,不只是單純的肢體動作,同時也是從外到内的觀照過程,可以運用
四念處的修習原則。聖嚴法師在《禪的世界》中指出,拜佛時觀照拜的動作是觀身,觀照拜的肢體覺觸是觀受,觀照所受的心念反應是觀心,觀照心念反應的情況是觀法。透過拜佛,清清楚楚了知每次拜下、起身的「身、受、心、法」,時時保持正念、正知。

透過拜佛的觀照自身,慢慢看見自己的執著,並且試著去改變,讓自己變得更柔軟;回到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身心都柔軟時,會變得溫和、謙卑,發現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也改變了,待人接物多一分感恩、少一分執著,減少了人我的摩擦,不再與環境對立,這才是祖師大德鼓勵大家多拜佛的目的。

拜佛,不是迷信的儀式,也沒有神秘的色彩,無論從中西醫學科學立論、心理健康,或是以禪的角度來看,不僅能讓人身體健康,有助身心放鬆、協調,最後還能達到與外境和諧,人我沒對立,這也是拜佛能超越宗教,廣爲人們接受的原因吧!

文:邱惠敏(摘錄自第347期《人生雜誌》)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