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雲谷襌師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燕都」,北京。「南雍」,南京的國子監(國家大學),升為貢生就要到國子監念書。

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終日靜坐,不閱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實在說,他是被命運所拘,無可奈何。

第二年,他從北京回到南京的國子監。在沒有上學之前,先到南京棲霞寺訪問雲谷禪師。「雲谷」是大師的號,法名是「法會」。

雲谷禪師是當時佛門的一位高僧大德,十九歲開始參學,尋師訪道,開悟之後,韜光養晦,專做苦行。

以後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員發現,幫助大師復興了棲霞道場。但是他老人家無意於名聞利養,在山後人跡罕至的「天開巖」苦修。

大師平常接眾,不管誰去訪問,一句話都不說,丟一個蒲團叫你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了凡先生去參訪,跟雲谷大師對坐三天三夜,未曾說一句話。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雲谷禪師說:「凡夫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纏縛,心定不下來。你靜坐三日,不見你有妄念起來,這是什麼緣故?」

平常很少說話的雲谷禪師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說了這麼一大堆話,這也是特別的緣分。

我們要曉得人與人之間確實有時節因緣, 他遇到雲谷禪師,這才開始轉變命運,「立命之學」就是雲谷禪師傳授給他的。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他說自己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二十年沒有絲毫誤差,想起心動念也是枉然,因此把心定下來了。

了凡先生一生如果按照命運過日子,到五十三歲壽終正寢,一生沒有大過失,來生肯定不墮三惡道,這是標準凡夫。

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不能沒有數;也就是說,你就不能沒有定命。如果沒有妄念,就能超越命運。

了凡先生能改造命運,但是並沒有超越命運,不過這已經非常難得,同時也給我們帶來莫大的鼓舞,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向他學習。

為什麼雲谷禪師沒有把高一層超越命運的方法教導了凡先生?這就是觀機授教。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觀機,觀察你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應機說法,所以一切眾生遇到這些高人沒有不得利益的。

觀察了凡先生的本質、天賦,他是中等的根性,對中根當然不能說上法;說上法,他不能接受。因此,說法必須要契理契機,法不契機,等於是閒言語。

我們要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命運,都有定數,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了凡先生一生的命運被人算定,因此他清楚自己一生所行的方向、目標,就照著命運過日子。

我們可憐,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在茫茫人海中盲目摸索。如果在摸索的過程中隨順煩惱,就會造作罪業,造罪業會損福減壽,這種情形在社會上比比皆是。

善根福德深厚之人,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但是心地善良,無非分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規矩,不做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必定替自己增福增壽,不知不覺當中就得福報。

現前的社會,這個大環境是古今中外有史以來沒有過的濁惡。凡夫之人不可能不受環境影響,環境不善,造不善業的機會就多,而且不知不覺在造。

李老師曾經講過一則故事,從前有個地方發生了一件兒子殺父親的逆倫命案,這件事在從前是不得了的大事,結果這個兒子處以死刑,皇帝並下命令將縣長撤職查辦。

縣長犯了什麼過失?這個地方是你統治教化的區域,你教化出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這是你的教育失敗,縣長撤職,巡撫(相當省長)記過。

這種行政處分還是其次,朝廷下令將那個縣的城牆拆掉一個角,這就表示這個縣出了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這是全縣人民的恥辱。

這種事在現在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由此可知,古時候的教學跟現在的教育相比之下,我們就能明瞭,何以古時候社會能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而今日無論是富貴貧賤,普遍都不幸福、不快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這裡面有定數。

我們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導致定數都在變化。如果變化的幅度不大,與你的定數就不會差距太多,一般算命看相的都能算得很準。

如果我們的惡念善念、善行惡行變動很大,就把定數改變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本來不好,它會變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惡,你命本來很好,就會變壞。

尤其在現代社會,事事都在誘惑人,人心如何能定得下來?所以,今天修道、做學問不容易成就。在這個時代,學業、道業有成,都要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有善根,能夠明理;你有福德,面對一切誘惑,不會起心動念,這是真功夫,這是真福德。

(淨空法師講述)

(待續)

(圖:Photo by RetroSupply on Unsplash


本書目錄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