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



孔公算予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云。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孔先生算了凡先生的壽命只到五十三歲。他並沒有特別求長壽,到五十三歲時,他平平安安的度過。

之後為教導兒子天啟寫《四訓》這一年,他已經六十九歲,這時他已從寶坻知縣退休下來。

「書曰:天難諶,命靡常。」《書經》說天道難信,為什麼?以其命之不常;也就是說定數會變,不是恆常的。又說「惟命不於常」,天命無常,修德為要。這些話都是真實話,不是妄語。

了凡先生明白這個道理,接受聖人的教誨,知道自己可以改造命運,自己可以主宰命運。這樣的人是英雄豪傑,決不同於一般凡人,一生聽命運的主宰。尤其造作罪業,損福折壽,這是愚痴到了極處。

縱然大富大貴,因為造作不善,福折了,壽也折了,這是世間最愚痴的人。因此,人不能不受教育,尤其不能不受聖賢教育。唯有受聖賢教育才能明理,才能改造自己的命運,提升自己的境界。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你的命不知道究竟如何?即使你命中有富貴榮華,也要常常作不得意的想法。即使做事情很順利,還是要當作不稱心的想法。這幾句話都是了凡先生教他的兒子要學謙虛。

《易經》說六爻皆吉,只有一個「謙」卦。《書經》云:「滿招損,謙受益。」一個人無論處在優越的環境也好,惡劣的環境也好,都要謙虛,萬萬不可傲慢。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思」就是想,這六條確實是佛法講的「正思惟」。人不能沒有正確的思想,這六條就是標準。

第一、「遠思揚祖宗之德」。光大祖宗之德,這是根本。我們的祖宗是誰?歷史上記載,從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是我們民族的祖宗。而每一個家庭的祖宗,都是承襲古聖先賢的道統,因此要常常想到發揚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人與大自然、人與天地鬼神都應當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要常常如是思惟,如何將祖宗之德落實在生活中,利益現前社會大眾。

第二、「近思蓋父母之愆」。這是說到近處。中國古聖先賢常常教導我們:「家醜不可外揚。」家有不善的事,在所難免。若道與外人知,則受外人輕視,甚至引起他人不善的企圖,破壞家庭的和睦。 諺語說:「禍從口出。」家庭如是,社會亦如此。

今日社會何以如此混亂?我們細細思惟,這是我們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教我們對社會、對人群應當「隱惡揚善」,看到別人的不善,不可放在心上;看到別人的好處,應當讚揚。

這種做法使不善之人心生慚愧,「我做惡事,人家都能包容原諒我;我做一點小小的善事,人家表揚我、讚歎我」, 這樣能激發大眾的廉恥心、慚愧心,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和平。

我們吃了大虧!因為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恰恰相反,隱善揚惡,惡事特別加以報導,善事隱而不提。這種做法讓行善之人灰心,對作惡的人卻是莫大的鼓勵,因此社會動亂,世局不安,其來有自。

一個家庭,父母、兄弟有過失都要遮蓋,然而一味的遮蓋也是錯誤的,必須要勸導父母、兄弟改惡向善。同時要注意,勸導要在家裡,決不在有外人的場合;只要有外人在,決定是隱惡揚善。

(淨空法師講述)

(待續)

(圖:Photo by RetroSupply on Unsplash


本書目錄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