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五)



常熟徐鳳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為同邑之倡。又分穀以賑貧乏。夜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是歲。鳳竹果舉於鄉。其父因而益積德。孳孳不怠。修橋修路。齋僧接眾。凡有利益。無不盡心。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常熟」,今江蘇省常熟。「益」,增長。「巡撫」,即今之省長。

江蘇省常熟有一位徐鳳竹先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地主,相當富有。偶然碰到荒年,收成不好,他就減免收租,或是統統捐出去,提倡救災。又將倉庫裡的稻米,拿出來拯救這些貧窮的人。

曾經聽到夜晚鬼在他家門口唱:「千不誆,萬不誆,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相續而呼,連夜不斷。

徐鳳竹的父親做了這些好事,鳳竹果然在這一年考試中了舉人,所以他行善就格外努力,孳孳不息。修橋補路,方便行人。

齋請僧人,接濟大眾,碰到有困難的人,樂意幫助。只要是利益社會、利益大眾的事情,盡心盡力去做。

後來又聽到鬼在門口唱:「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的官愈做愈大,做到浙江的省長。

可見得先人積功累德,果報無比殊勝。我們想,他的兒孫都享這麼大的福報,他自己的福報一定更大。但是他已經不在世,所以果報在來生。

凡是這樣積功累德的人,來世的福報不可思議;如果來世不在人間,決定在天上享天福。他的子孫後代所享的福,稱為「餘福」。

因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福給兒孫,自己的福報一定超過兒孫所享的很多倍。所以,善不能不修、不能不積,積善必定有好果報。

財富決不是供給一個人或是一家人享受的。你命中有財富,就要知道你有使命、有職責幫助世間一切窮苦之人,你的財富才會生生世世享受不盡。

財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

這裡講到「齋僧」,齋僧的利益何在?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明清時候,齋僧的風氣盛行。在家居士以財物供僧,希求修福。接受供養的這些出家人要為他說法;換言之,要教導他。

在家人對出家人是財布施,出家人對在家人是法布施,所以齋僧是求法。

出家人有道德、有學問、有修養,這是社會大眾的導師,多元文化的教師,他們為求學問、為教化眾生,真正做到一生犧牲奉獻。

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宿獄中。細詢諸囚情狀。得無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後朝審。堂官摘其語。以訊諸囚。無不服者。釋抑十餘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

「嘉興」,今浙江省嘉興。「主事」,當時的官職。「輦下」,輦是皇帝的坐車;這是指首都、京城,皇帝所在之處。

浙江省嘉興的屠康僖,在刑部做官。有一次晚上跟囚犯們一起睡在監獄裡,細細打聽囚犯的情狀,知道囚犯當中有些人是冤枉的。屠先生並不以為功,把這些情形祕密寫在紙上,送給堂官;就是他的上司,刑部尚書。

過幾天重新審問囚犯時,堂官摘錄屠康僖寫的一些案情訊問囚犯,囚犯沒有不服的,這樣開釋冤枉的大概有十幾個人。當時這個事情傳了出去,大家對刑部尚書的公正廉明,無不加以讚歎。

公復稟曰。輦轂之下。尚多民。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豈無枉者。宜五年差一減刑官。覈實而平反之。尚書為奏。允其議。時公亦差減刑之列。夢一神告之曰。汝命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上帝賜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

「宜」,應該。「衣紫腰金」,穿紫的官服,繫金的腰帶,這是高官。古代禮服,皇族穿黃色龍袍,文官穿紫袍是最高的爵位,大概尚書以上的官服才是紫色的。

屠先生又想到一樁事情,在京城尚且有這麼多受冤之人,全國上下,民眾之多,哪裡沒有受冤之人?應該五年派一位減刑官,對這些案件重新覈實平反。

這是好事情,刑部尚書同意他的建議,奏明皇上。皇帝允許,屠康僖便被派遣為減刑官之一,幫助平反了許多受冤之人。

夢中有一位神人告訴他:「你命中沒有兒子,由於你的做法與建議和天心非常相應,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上帝賜你三子,都是高官。」是夕夫人有娠,後生應塤、應坤、應埈,皆顯官。這是善因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待續)

(圖:Photo by RetroSupply on Unsplash


本書目錄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