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海豹魚蝦的泣聲



(二)海浪的泣聲

(1)碧波裡的殷紅——魚翅湯

鯊魚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可是比起人類對牠們的殘忍,簡直不足為道。

最近數年,鯊魚數量急劇下降,一個重要原因是世界食品市場對魚翅、鯊魚鰭的需求不斷增長,而鯊魚肉也以其廉價受到非洲、印度、中國等市場的歡迎,使得有意捕撈鯊魚的行為增加。

在遙遠的加勒比海或大西洋中,捕撈鯊魚的漁船結伴,他們每出一次海,往往要滿載才歸。

但是船艙中裝滿的,只是鯊魚龐大身軀的一小部分——鰭,這隻佔鯊魚身體的百分之五,是作為奢侈品魚翅的原料。

漁民在捕撈上一條鯊魚後,不論大小,都會在甲板上用電鋸活生生地把鯊魚的背鰭、兩個胸鰭和一部分尾鰭割掉,(魚翅能產生的高利潤)然後將全身流血不止的鯊魚再扔回海中。

牠們在忍受惡浪的擊打之下被折磨而死。這一切是為了換來魚翅湯。

根據一項調查,因全球魚翅貿易每年被捕殺的鯊魚數量在二千六百萬隻至七千三百萬隻之間,而這一資料既包括只被切鰭的鯊魚,也包括那些屍體被保留下來用於其他目的的鯊魚。

日本的一家魚工廠被發現堆放了上千隻廢棄的鯊魚屍體。這些鯊魚只被取了鰭,然後就被扔在一邊。

據稱,該工廠地面鮮血橫流,臭氣熏天。當地人取鯊魚鰭只是為了做魚翅湯。

媒體攝影師拍下了這讓人震驚的圖片,並表示:「這裡就像地獄一樣,你無法想像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一碗碗魚翅湯。」

目前魚翅市場還在不斷擴大,據估計每年增長五個百分比左右。

粗略估算的結論是一秒鐘殺兩頭鯊魚,一年也殺不完七千萬隻鯊魚,真是驚人的事實——人類確實在透支地球!也在透支我們自身。


(2)請放過加拿大的海豹

二〇一一年早春,加拿大批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豹獵捕配額,五十萬頭,並將貿易重點轉向中國,數十萬海豹的生死或看中國消費者的態度。

海豹光潔的皮毛成為不少人捕殺的原因。正常的海豹可以長到十三至十五歲,然而現在僅在出生十二至十六個月後,就被獵殺。

傳統上,獵豹人只要走近海豹,用一根木棒或斧頭當頭一擊,牠們就會立即喪命。而只被打昏的海豹,就用尖利的鋼鉤將海豹拖上船,活剝海豹皮。

還有一些獵人,直接搶過母海豹懷裡的小海豹,敲死後,馬上剝皮。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要求,海豹獵殺者在剝海豹皮之前必須進行簡單的測試以確保海豹已經死亡,但實際做不到。

近年為從海豹身上賺更多的錢,出現了所謂的海豹鞭市場。其獵取手段也更加殘忍——活生生地將雄海豹的生殖器用斧頭剁下,讓牠流著血在冰面上慢慢地死去。

呂貝卡是致力於挽救海豹命運的加拿大人,是國際動物保護協會加拿大分會主席。

多年前曾到達加拿大東海岸旅遊:看到像蒼蠅一樣密密麻麻的海豹捕獵船,即使是在一千英尺的高空,我們也能看到海面浮冰上的鮮血。

在他們到達捕獵船附近冰面時,看到海豹捕獵者舉起粗大的木棒,向小海豹們不停砸下去,木棒砸打的聲音在雪面迴響,鮮血的味道到處彌漫……

「那些被當場棒殺的小海豹,大多只有三個半月大,根本沒有自衛能力,許多小海豹不是被當場打死,而是拖走時被自己的血嗆死」。

某提到「加拿大每年屠殺三十萬頭海豹,其中九十五個百分比都是小海豹」,「出生十多天就當著海豹媽媽的面,在浮冰上被殺害,我相信每一個母親都無法接受。」

當您看到海豹油、海狗鞭等製品時,請聯想到漁民那高舉的大棒和海豹被遺棄在冰面上流血孤獨至死的場面。……請做一個善良的中國人,拿出我們的愛心來。


(3)假如魚兒能喊疼

人們對魚的烹飪方法自古到今就是層出不窮。清蒸魚、酸菜魚、水煮活魚……煎、炸、生吃,方法用盡。

如果魚兒能喊叫,那麼其呼聲一定驚天動地。

從上鉤的那一刻起,人類施加的災難就開始了。長線捕魚使用五十至一百公里長,掛有數百甚至數千魚鉤的一條魚線。

當魚吃餌時,牠們很可能會被鉤在掛線上數小時直到魚線被收起。由拖網船網捕的魚被傾倒在船板上,任由其窒息而死。

商業性捕魚也常常依賴於刺網,魚鰓常常卡在小網眼的網壁上,無法呼吸而在網上窒息。如果鰓沒有被卡住,在收網前牠們可能被困在網裡數小時。

歷史上,十八世紀西方大國爭相造船出航,是為了擴張領地、爭海上霸權;現在造大船,是為了捕大魚、捕更多的魚,而且隨著人口增加,對海鮮的需求劇增,發明的漁具漁法更有效率,漁獲量增多、大小通吃,好像這樣才足以供應全球所需,其實裡面問題很多。

從前認為取用不盡的海洋資源,近十幾年來迅速的衰退,近三分之一的海洋魚類處於枯竭狀態,且枯竭的速度正在加快。

科學家警告,二〇四八年人類將面臨無魚可吃的窘境。

除了作為海鮮之用,國內外也捕捉了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製成中藥、用作觀賞、娛樂…等等,這些生物在人類大量的漁業活動中,遭受不人道的對待,即將消失殆盡……。

近代的漁撈技術精進,是美夢也是惡夢的開始。聲納及冷凍設備、人造纖維網具和優越的航行能力,使漁船撈遍全世界,甚至深入極地,將魚群一網打盡。

漁業技術科技化後,彷彿海洋有無盡的資源,可供人類無限使用,但事實上卻非如此。

一九五〇年開始的三十年間,漁獲量增加了三倍;過去五十年來漁撈量增加了五倍,但一九九〇年高峰期後進入停滯、下降狀況。

從數量來看,漁獲量下降或許並不明顯,但卻是重大警訊。「技術進步但漁獲卻無法增加」意味的是:漁業資源事實上正在枯竭。

魚群雖然減少,但漁隊的掃蕩更趨激烈,深入過去未曾涉足之處抓魚,大魚抓盡換抓小魚,才使總獲量呈現不變。但這樣無法改變魚源減少的困境,甚至讓瀕危族群更雪上加霜。

另外,無論是魚網或釣線,現今的漁具與漁法無法只捕撈目標魚種,在捕魚時一起捕到的其他誤捕生物稱為混獲。混獲常因經濟價值低而被丟回海中,但混獲的生物早已死亡。

依照漁法的不同,魚貨中混獲的比例不一。底拖網撈起的漁獲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混獲,而且還會搗毀海床棲地。

混獲對海洋生態是嚴重的創傷與浪費;此外還常有鳥類、鯊魚、海龜等被漁具纏繞上鉤而死去。

那些來自大海的生命與恩惠,不論是服務或資源,請記住,是我們需要海洋,不是海洋需要我們!

今天我們為海洋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明天的人類!務請緊記:「沒有海洋中的生命,就沒有地球的生命。」

(待續)

(圖:Photo by Sebastian Pena Lambarri on Unsplash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