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是佛教宣傳最廣的兩句標語,人人皆知,但不是人人能解。現在就以原子核來說明這個理論。

原子核的研究,在最近十多年間,有着顯著的進步,因而有原子能和原子彈的發明。

一個原子的質量是集中在原子核。電子的質量祇有原子核的一千八百四十分之一。由於原子彈的發明,才證明物質可以變爲能力。

依照舊說的物理學有兩個重要的定律:一是物質不滅律,一是能力不滅律。物質與能力是兩個家族,永遠常住不滅。

這個觀念原是和佛法違背的,因爲佛教是說一切法無常的。現在這個違背佛法的定律已被否定,而物質和能力已成一家。

物質就是佛經所說的“色”,由物質可變爲非物質的能力,那不是物質的本體可說是空的嗎?

再看變成能力之後是怎麽一回事吧,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之後,這少量的鈾(其化學符號爲U 235)變成工作的能力,把廣島的生物變成死物,把一所建築變爲無數的微塵,把一塊大石從東邊移到西邊。簡單的說,就是活變爲死,一變爲多,東變爲西。再簡明的說,就是變了一個概念。

又查物理學上對於能力的定義,原是力和距離的乘積。力是物體行動的表現。動是空間與時間聯合起來的一種概念。時間是從物體行動而生的概念。以上所謂時間、動力等,都是互相依靠而顯發,没有一個是獨立真常,可以拈出來給人看的。

但是空又爲什麽就是色呢?物質變爲非物質的能力是“色即是空”,那末非物質的能力變爲物質就是“空即是色”了。現在英國科學界已有確實的證明,能力可以變爲物質。

但從哪一種能力變成哪一種物質,以及用哪一種方法步驟,却是到現在還不得而知。將來或者可能從日光(光是能力形式之一)造成糧食、衣服和人人所歡喜的黄金。或者利用長江的水力,甚至地球自轉的能力,或地球對於日球的位能,都没有不可能的理由。

我說到這裡,不能再往下說,恐怕人家會疑我癡人說夢。但這都是從科學實驗得來的理論,即使不信佛說,難道連科學都可不信嗎?

如果科學可信,那末《法華經》所說從地涌出多寶塔高五百由旬、廣二百由旬(一由旬等於四十里),又涌出百千萬億諸菩薩眾,也没有不可信的理由,因爲“空即是色”,一切物質是可以從空無所有處隨緣變現的。

我用物質變爲非物質的能力的例子來說的“色即是空”的意義,恐怕有人會誤認現象的變滅作爲本體的斷滅。我們必須認識到,物質的毁滅只是現象滅,本體不滅,因爲就在物質毁滅的同時,能力産生了。一滅一生,只是轉變。因此滅不是真的滅,生不是真的生。

因爲物質能够轉變爲非物質,所以它决不能有固定不變的本體,同時也不能說它没有本體。

因此佛說物質的本體是空。空並不等於無,乃是說本體不可以言語文字來描述,它可以自由靈活地應付一切的轉變,不受任何限制、損壞和染汚,但不能被第六意識(即人們的思想意識)所認識,只能用智慧來觀察。

因此這個本體並不是像哲學家康德所說的“不可知”,而是可知的。這個“色即是空”的口號,一向被認爲是不科學的,因而也不容易被人接受。這是我所以要用物質變滅的例子來說明它符合於現在科學的理由。

(待續)

(圖: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發佈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