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實驗方法



(六)佛教的實驗方法

佛教不是單講理論而不講實行的,它是知行並重的、知行合一的。知即所以爲行,行即所以爲知,知之極就是覺,覺行圓满就是成佛。

不僅《楞嚴經》是一部實驗指導書,所有經律論三藏都是崇尚實驗、指示實驗的。所以佛學與科學相類,於通達理論之後,必須着手實驗工作。

真正的科學家,走出書室,便到實驗室,作完了實驗,便回到書室,再把實驗的結果,分析探討,以與理論相印證。

真正的佛學家也是如此。閱經看教之後,便入佛堂,或靜坐參禪,或注想作觀,或修律儀,或修密行,或念佛,或作種種佛事,功行完畢,則又閱讀經論,或參訪善知識,以求印證。

所不同的,科學家是用六識的分别智,去推求六塵的生滅變化依他緣起的道理;佛學家則於分别智之外,再用無分别智作觀照的工具,其研究的對象,則不限於色聲等六塵,所有百法中的心法和無爲法等,都在研究之列。

科學家雖天天用心研究,但對於心的本身,却忽略了。忽略的原因不外乎:

1、科學家多認爲心物獨立,物質的現象,不是主觀的心所能改變,以爲研究物質的現象,就無需研究心理的作用;

2、有些科學家雖也認識心的重要,但還是把心當作物一樣的研究,而所用的工具,仍是有分别心,而不是無分别智。

例如現在的心理學,因爲用的工具不好,所以研究出來的東西,只是些生理上的種種心理現象或反應,而對於百法中的心王心所等純粹的心法,並没有什麽成果。

佛教實驗的對象既不是粗笨的物質,而是細巧的心法,所以它的實驗工具與實驗的方法,就與科學實驗室的設備不同。佛教的實驗方法,有這樣的幾種:


(甲)戒律

佛教實驗心法的法門很多,但入手第一步是受戒。受戒的意義,就是改變生活的方式,使適宜於實驗。

在家學佛須受三歸五戒,出家的比丘則須受比丘戒。比丘是處於師範的地位,所以戒律較嚴。

戒律越嚴,那末身心的煩惱也越少,智力就會相應地顯發增强,他的實驗的工具(如化學室中所用的天平等)也就愈精細,善於分析各種心理的狀態,而加以種種的處理。所以受戒是有極深奥的意義。

歐美人看到我國和尚的生活,往往認爲是非人的生活,這是因爲他們只懂得向外界的物質探求真理,而不懂得向他們的内心去探求真理。

佛教認爲心物本來不能分爲二個體,但以心求物,那末心勞而物性失真。如果先淨自心,使自心不參加擾攘的外境,那末對於一切事物,方能如理觀照。非但能了知它的真相,而且可以盡其大用。

佛教何嘗不講求物質文明呢,諸佛國土,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黄金爲地,七寶爲樹,樓閣莊嚴,備極壯麗,衣食服用,俱臻勝妙。

但向外探求而得的,他的心既然不淨,必至累心而生貪瞋淫殺之毒。如果向内探求而證知靈光獨耀,那末他的自心起清淨妙用,物不累心,心能轉物,乃有慈悲喜捨之樂。

所以持戒是佛家治心的初步方法,它在物質方面作種種助緣的工具,則又有鐘、磬、魚、鼓、幢、幡、香、花,以及偉大莊嚴的佛像、清淨的禪堂齋堂,那些無非幫助治心的工具。正像化學試驗室中有試驗管、煤氣燈、濾水紙各種儀器工具,也無非供實驗之用,並不是像一般所想像,以佛像爲偶像,爲崇拜祈福之用的。

至於和尚自身的衣服用具則減至極少,祇留三衣一缽,所食亦祇蔬菜淡飯,僅足果腹,因爲恐衣服豐美會引起貪癡等心所,容易妨礙其實驗工作。以上是我對於佛教戒律的認識。


(乙)禪定

這是佛教心理實驗的主要工作。在嚴持戒律之後,身心上已減輕了不少障礙,乃進而靜坐入定,作種種觀察,使得親身體驗到佛說的真如本體是怎麽一回事。

世人都以爲,日常思慮推測的心就是我們的心體。就是科學家推求事物真理,也只是用的這個心。但佛則排斥這個心,認爲是前塵分别影事,並不是真心,而且是一個壞東西,把它譬喻爲偷劫寶物的盜賊,非捨棄不可。

在世人以爲一旦捨棄,就没有心可用,將同木石一般,怎麽再能研究學問。佛則以爲不捨棄這個心,那你的常住妙明的真心就無從顯發。

一旦捨棄,非但不是無心可用,而且對於事事物物,都能正確的明了,不被妄心所欺,亦不受一切的束縛,自然能發揮它的妙用。所謂時間空間的束縛,生老病死的苦痛,都可以擺脱。

佛教的修學本來分三個步驟,叫做戒定慧三學,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所以持戒習禪只是求慧的手段。

這個慧與一般科學家哲學家所用的智慧不同,世間的智慧總離不了意識的分别,和隨同意識而起的“思”、“想”二心所。祇有從定所生的慧,才能對事物作如理的觀察,得到它的真相。

所以禪定是學佛者必須經過的途徑。我國高僧往往起初不識“之”“無”,到後來禪定功深,一旦豁然開悟,講經說法,頭頭是道,甚至世間技藝像詩詞書畫,也超然出塵,自成一家。不特古代是這樣,即使在近代也是這樣,像詩僧八指頭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作者認爲靜坐習定,不但適用於佛學,任何學者也都可採作訓練心智的方法。如能實行,那學問進度必能加速。

例如工程學生學習投影幾何時,有許多想象力薄弱的,往往不能理解,繪不出正確的圖形。如果能閉目靜坐,注心作觀,那末專心一志,思想集中,對於各種投影和截面的形態,必然觀察清楚,像親自見到一般。以上是作者特爲科學家介紹的一個實用的方法。


(丙)密宗和淨土宗

大家對於密宗,往往誤認爲含有神秘的意義,带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實所謂密,並不像普通的秘密會社,只讓内幕中人知道,而不使外間人知道。

佛說法原是很明顯的,但是講到真如本體,除了實證之外,總是說不明白的,連表達意思的工具——語言文字,都無法可施。

於是釋迦牟尼佛又特創一種不顯說的密教,只教人依法實施,結果也同樣可以親證真如。密宗的修法,是教人口誦咒,手結印,心作觀,身口意三業相應,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

在前文已經講過,一個人心念就有變成能力、變成物質的可能,再根據依他緣起的道理,三業結合,當然會發生某種精神或物質的效果。所以密宗也無所謂神秘,不過是一種把理論來具體化的一種修行。

又如我國唐宋時代盛極一時的禪宗,是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這樣離開文字,心心相印傳下來的,也带着密的意義。不過一個是三業相應,一個是直指人心,方法有些不同罷了。

淨土宗就是現在通行的念佛法門。從外表看來,好像是带着迷信的,可是細細考究,却正合着色空空色、依他緣起的道理。

阿彌陀佛猶如磁,念佛眾生猶如鐡,鐡遇磁就被吸而往生極樂。鐡是因緣,磁是增上緣;念佛的心是因緣,佛的願力是增上緣。

磁的力量,是從鐡分子依次序排列而生,念佛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是將心念依次排列,當然也能發生吸引力,被佛吸往極樂世界。

鐡成磁,鐡量無增減;眾生成佛,佛性也無增減。再說,極樂世界不離一心,是阿彌陀佛與念佛眾生共同心力所造,和前文所言概念可變物質的理相合。因此用科學的理可以證淨土法門的正確。

佛教修心的方法,爲數無量,任意選擇一法,都可明心見性。譬如算學問題,可用許多方法解答,方法雖然不同,而所得的答案是一樣的。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那末對於禪淨律密,自然不生優劣高下之想,一一都是佛教作心理實驗的方法。

作者純從科學客觀的觀點,來把這幾種方法考查它是不是合理,並不參雜任何主觀。所可惜的,作者還没有用佛教方法親自實驗,所以個中詳情,不能奉告,因爲没有親身體驗,是不能隨便臆說的。現在祇能根據各種佛典所載的事實,略述在後面,以供讀者參考。

(待續)

(圖: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發佈留言

0 留言